
重走五四愛國之路,深入學黨史 東審黨支部北二大區(qū)黨小組開展現場學黨史活動
發(fā)布時間:
2021-07-13 10:57
來源:
2021年4月11日上午,東審黨支部組織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暨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對開展黨史學習,迎接建黨100周年作出安排,提出了要求。
按照計劃,東審黨支部北二大區(qū)黨小組于2021年7月10日重走五四愛國之路,重溫黨的歷史。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持續(xù)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東審黨支部北二大區(qū)黨小組于2021年7月10日上午沿著“重走五四愛國之路(北京大學紅樓—趙家樓遺址—京師大學堂舊址—蔡元培故居)”路線進行參觀,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繼承革命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本次活動全體小組黨員參加。
第一站,在北京五四大街上,有一座用紅磚、紅瓦砌成的老式建筑。它是新文化運動的大本營,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基地。人們把它叫做北大紅樓。
從黨員同志踏入紅樓那一刻起,就能深深地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靜謐。紅樓始建于1916年,落成于1918年,其前身為北京大學第一院。在這座歷經百年的建筑中,蘊含著許多生動的時代影像和深厚的歷史記憶。蔡元培在這里引進了嶄新的大學教育理念,奠定了北大的傳統(tǒng)和精神;李大釗在這里潛心研讀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從一層走廊走到東側北端,是新潮社活動室的舊址。室內桌子上、架子上滿是寫著口號的白布條幅,地上還散落有大量筆紙與傳單。“這里是復原的新潮社舊址,是根據回憶錄和五四學生游行的照片制作出的‘五四前夜’場景……”
1919年5月4日,北大學生就是從紅樓后的民主廣場集合,走向天安門廣場,從而爆發(fā)了影響深遠的愛國運動。“為雪心頭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無一怕殺頭。痛毆賣國賊,火燒趙家樓。鋤奸不惜死,來把中國救。”年輕學子在國難當頭的時刻站了出來,用直接行動和犧牲精神將啟蒙知識分子反封建反專制的思想付諸行動。第二站,趙家樓遺址。趙家樓原為明代隆慶朝文閣大學士趙文肅的宅邸。民國初年時任北洋政府外交次長的曹汝霖居住在此。1919年5月4日,當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上外交談判失利,曹汝霖等密謀簽訂賣國條約的消息傳到國內后,引起國人極大憤慨,北京3000多名愛國青年學生趕到天安門前,集會聲討。會后,憤怒的學生沖向曹汝霖住宅,痛打了藏在曹宅內的章宗祥,并放火點燃了曹宅。這就是“五四”運動中震驚中外的火燒趙家樓事件。
第三站,京師大學堂舊址。京師大學堂是我國歷史上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大學,開創(chuàng)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先河。本次我們黨小組去的部分是亢慕義齋”舊址,原為北京大學第二院西齋兩間宿舍。1920年,李大釗、鄧中夏等發(fā)起成立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后,校長蔡元培撥出西齋兩間房屋給研究會作活動場所,一為辦公室,一間為圖書館,圖書館取名為“亢慕義齋”,亢慕義”即英文“Communism(共產主義)”的音譯。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定期在此舉行討論會、演講會,組織閱讀馬克思主義書籍。“亢墓義齋”曾收集了漢、英、德等各種文字的馬克思主義文獻及報刊雜志幾百種。
最后一站,蔡元培故居。與他人的故居不同,蔡元培一生未置產業(yè),直到他1940年在香港病逝,他在大陸也并沒有一處他自己的房產。在北京蔡元培先后租住過的幾處住宅中,東城區(qū)東堂子胡同75號之所以被定為“蔡元培故居”,是因為蔡元培1917年至1923年任北大校長期間租住在此。
黨史,蔡元培,舊址,五四,趙家,紅樓,學習,教育,北京大學,故居